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华菱集团:“大企业病”如何治?当前位置:【泛亚体育】中国有限公司 -> 要闻资讯 -> 媒体报道 -> 内容阅读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:华菱集团:“大企业病”如何治?
作者:陈姗姗 | 时间:2014-01-24 | 关注:

  “刮骨疗毒”先给管理者“开刀”

  最近几年,曹慧泉的职位一直在转换,从华菱钢铁总经理到兼任集团旗下华菱涟钢总经理,再到集团担任董事长又兼任集团旗下华菱湘钢总经理,每一次角色的转换,都伴随着一场疾风骤雨般的刮骨疗毒。

  华菱钢铁集团,曾经领衔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二梯队,在引资全球最大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后,一度被业界认为是“最有希望通过技术跨越颠覆国内钢铁业规模扩张的固有发展模式”。

  然而,随着“弯道超车”战略的制定和金融危机的爆发,规模上不断壮大的华菱钢铁,却犯上了“大企业病”,不仅各项工艺成本指标从行业排名前十后退到后几名,旗下企业的经营状况也纷纷亮起了红灯。

  2010年年底,华菱钢铁爆出26亿元的巨亏,其中控股子公司华菱涟钢的亏损就达26.67亿元,一年后,另一家控股子公司华菱湘钢的经营也步入50年最低点,干部心态失衡,员工士气低落,企业内部的管理处于失控状态。

  这就是曹慧泉当时面临的处境,其实也是众多陷入困境的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缩影,不过,在历经5年的低迷后,华菱终于在2013年实现扭亏为盈,快报数据显示,集团全年实现利润12.9亿元,同比增长37.7亿元。

  2010年下半年,时任华菱钢铁总经理的曹慧泉和副总汪俊先后“空降”华菱涟钢,分任总经理和党委书记,各种复杂的利益链条、裙带关系,管理混乱,腐败丛生,这是他们当时面临的窘境。

  通常情况下,国企领导人可以将企业经营难题归罪于市场环境、历史包袱、资源禀赋等客观因素,但曹和汪却选择直面问题:到任后的一个多月,每天的节奏就是召集不同的干部员工进行座谈,每日的调研时间超过十个小时。

  “价值成百上千万元的物资掺杂使假,材料采购价格翻上几倍甚至几十倍,内部有‘蛀虫’”“上百吨的物资和产成品不翼而飞,偷运销‘一条龙’交易就在生产现场进行,漏洞就像筛子眼”“产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,客户异议得不到快速响应”……一个个问题通过调研暴露出来。

  当时,华菱涟钢部分领导干部、管理人员、一些敏感岗位人员的亲属,在当地注册的各类钢材贸易公司就多达数十家,业务对象无一不指向华菱涟钢。由于缺乏透明的招标程序,一些备件材料的采购比市场价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。

  因此,拯救华菱涟钢,就是要切断一切利益裙带关系,其内部刊物《涟钢报》罕见地直接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亲属与公司生意往来的情况公开。

  结果是,6名公司领导、10名中层干部、108名基层管理和敏感岗位人员通过自查自纠,切断了各自亲属在华菱涟钢的业务。

  之后,严禁中高层管理人员及其亲属经营本单位生意的禁令也陆续出台,曹和汪还对华菱涟钢的采购、销售、财务、审计等敏感岗位进行大规模的交流、轮换,清理、淘汰不合格供应商,并把领导干部的职务消费、模拟年薪及公司项目招标等情况“晒”到内部网接受监督。

  此后,对领导干部的“开刀”和加压,开始陆续在华菱集团旗下的其他钢厂推行,比如华菱湘钢精简了20%的两级机关人员,干部到一线当工人变成了寻常事;华菱衡钢则连续两年每年减少管理人员10%,2012年减少中层管理人员19个,2013年又减少了12个。

  “‘干部能上能下,人员能进能出’看起来是很清楚的道理,但在国企里面实践起来却是很有难度。”华菱衡钢党委书记许平忠对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指出,“过去两年,被淘汰的中层管理人员也有通过各种关系来说情的,但我和总经理都态度坚决,同样的岗位,你做得更好那就在岗,别人做得更好那就让位。”

  除了从人入手,华菱还从组织架构的调整中加强管控。最初,华菱集团是由湘钢、涟钢和衡钢重组而来,整合后,总部对于三大子公司的管理主要是在战略规划、资本运作和领导班子三个方面,更多的是宏观指导,而如今则从战略管控变为运营管控,强化在采购环节、消耗指标以及安全质量等方面的考核。

  比如占成本重要比重的原材料采购,以前就是三家子公司分别进行,2012年,集团成立了进口矿采购中心,2013年又对煤、焦、国内矿实施集中采购。由于采购规模增加,话语权随之增大,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也大幅度提升。截至2013年11月份,华菱的煤、焦、国内矿采购成本与行业先进水平缩小差距4.83亿元,仅在进口矿采购上,公司就节约了1.8亿元的成本。

  

    让听到炮声的一线员工解决问题

  在华菱涟钢和华菱湘钢的“病情”有所好转后,更大的“治疗”开始在整个集团展开,为此,华菱旗下的每个公司都找到行业内的标杆企业,从工序成本、物流费用、质量提升、人力成本等各个层面进行对标,“谁的指标好就跟谁学,每个品种的对标企业都不一样。”曹慧泉说。

  而在曹慧泉看来,指标制定不难,难在贯彻执行,需要在业务流程、绩效考核、治理结构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。

  去年,一场全面的薪酬制度改革,就在华菱湘钢的厚板厂率先展开,改革的原则是绩效工资向关键岗位、一线员工倾斜,缩小干部与岗位工人的收入差距。比如以前按照岗位定薪的修磨、热处理、成品等车间,都开始推行计件工资制;而在华菱涟钢,更是在酝酿模拟民企机制,对旗下的几家工厂通过核算成本和制定指标,让厂长和员工多劳多得,少劳少得。

  “企业最核心、最有活力的资产是人,如果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能比竞争对手的工作好一星半点,企业的竞争实力就会在细微之中体现出来。”曹慧泉说,“让真正听到炮声的一线员工解决现场问题,他们想出来的办法是我们干部关起门来想不到的,他们所创造的业绩是我们算账的时候算不出来的。”

  现在,华菱集团的员工们,已经习惯了有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。

  去年除夕前的一次生产周例会上,华菱涟钢棒二线车间主任吴剑提出希望解决生产过程中“中废高”(轧钢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产品多)的问题,厂长严立新立即拍板担任发起人,发动大家群策群力。

  春节期间,严立新与该厂质量有关的管理、技术、操作、检测人员共24人扎成一堆,头脑风暴想点子,一共列出25条解决措施,结果在2月份的生产实践中就比前一月少废钢53支,按每支钢2500元计算,一个月就降低成本13万元。

  而在此前,华菱涟钢要想解决生产流程中哪怕一个细小问题,都需要跨部门、跨专业解决,往往在机构和流程的“壁垒”间被推来挡去,不了了之。如今,“群策群力”则成了大家解决问题常用的规范方法,截至2013年10月份,华菱集团各公司共开展群策群力项目315个,收集合理化建议4495条,华菱钢铁的吨钢成本也再降228元/吨。

  也正是通过持续的降本挖潜,从2013年第三季度开始,华菱集团的钢铁主业开始扭亏为盈,看到了走出困境的曙光,但成本的降低不是无限度的,今年的市场大环境依然很艰难。

  “只有夕阳的行业,没有夕阳的企业;我们无法左右市场,但我们可以左右自己的工作。”曹慧泉说,“这就要求钢铁企业在改进主业、精益生产的同时,适当进行一些反周期的配置,发展相关多元产业,从这一角度来看,华菱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。”


【泛亚体育】中国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
最新视频更多